设置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页面调色板 】 发布时间:2017-02-15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享有"地球之肾"和"鸟类乐园"之称。湿地是水资源的"贮存库"和"净化器"。保护与建设湿地,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鸡年伊始,涟源市湿地保护工作吸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理念闻鸡起舞,继续进发。
一、编制湿地保护和湿地公园发展规划。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水资源保护及利用规划等综合性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涟源市湿地保护发展规划》和《涟源市湿地公园发展规划》,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本市湿地保护发展目标、总体布局、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和保障措施。
二、积极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重点工程。运用生态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等手段,结合流域综合治理和再生水利用,推进湿地保护与恢复重点工程。"十三五"期间,围绕湘江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推进白马湖、湄峰湖等一批湿地公园和孙水河谷、涟水河等湿地自然保护小区恢复建设。恢复建设工程以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为重点,科学修复湿地,增强湿地的自然调节功能,维护湿地生态过程。
三、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继续加强白马、孙水河谷、湄江等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强化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科研监测和科普宣教等方面建设。严格限制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活动,加强对保护区内旅游活动的监管,严格保护好原生植被和自然生态系统,不断提高自然保护区的规范化管理能力和水平,增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典型示范功能。
四、加强湿地保护科技支撑。聘请林科大、林勘院的湿地专家来我市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专项调查,较深入地研究了亚热带森林湿地遭遇环境污染破坏后的恢复,研究了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继续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组织开展湿地分级分类、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等标准的研究,为本市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五、统筹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协调发展。紧紧抓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来的机遇,将湿地保护、恢复与生态旅游、都市型现代农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当地经济建设和绿化美化建设相结合,促进湿地保护恢复与合理利用的协调统一。选聘75名建档立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转为湿地生态管护员,每人一年补助10000元管护费,投入75万元实施精准扶贫,帮助其脱贫致富
六、强化湿地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进一步加强对现有湿地的普遍保护,强化对湿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涉及湿地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工作,提出明确评价意见,确保不因开发利用活动降低湿地水质。坚决制止随意侵占和破坏湿地的行为。加强对湿地保护的监管,组织力量对违法占用、开垦、填埋及污染湿地的情况进行检查,依法制止、打击各种破坏湿地的行为。